2004-08-31

MediaWiki 1.3.2发布

MediaWiki 1.3.2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hownotes.php?release_id=264310)发布。

1.3.2 fixes since 1.3.1:
* Fix namespaced page creation links when no go match
* When cookies are disabled, don't show login screen twice
* Install should no longer die when PHP is pre-configured to
compress output
* Fixed bug that caused long Japanese pages to time out with Tidy
active
* When session.handler is set incorrectly, try automatic
override to 'files'
* Watch/Unwatch links back to the affected page instead of Main Page
* Upload link no longer displayed on Monobook if uploading is
disabled
* Special:Allmessages faster, shows correct original text, works
in safe mode

Anyone still running the 1.3 beta releases is _strongly_ recommended to
upgrade to the current code due to numerous fixed bugs and a security
vulnerability in the betas with some PHP configurations

2004-08-26

ZDNet China: 你知道Wikis吗

ZDNet China于2004年7月9日报道了你知道Wikis吗?,其中关于wikipedia的解说如下:



任意娱乐。有一个只取首字母的缩写NPOV(neutral point of view)来描述它,译为中立的观点。因为wikis依赖于合作来避免激烈的争论,从电子邮件到讨论组以及blogs的角度来说,这些争论将使人感到很苦恼,所以许多wikis暗示或者明确的鼓励人们贡献材料,这样大多数人都将可以找到目标。

用一句不太合乎礼节的话来说,除了wikis的Wikipedia以外,没有更好的地方来开始wiki漫游了,Wikipedia是一个在线大百科全书,有28万篇英文文章以及49种其他的语言写的38万多篇文章。和所有的大百科全书一样,仅仅浏览(虚拟的)页面是非常有趣的事情。Wikipedia的首页提供了特色文章以及一个随机页面按钮,这样你可以随意浏览。

许多文章都很短,没有什么用处,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占位符,而有些可能包含了很多不正确的东西。但是你会感到惊讶的是有这么多的好的东西,无论他们是考查西非国家,几内亚比绍的经济状况还是在研究针孔照相机的性能和构造,这里都有。

网页,大约是1994年。对于能够给这个大百科全书投稿的人来说,最令人感到惊奇的事是他的信息不会停滞。首页上的新闻区域包含与当今事件相关的相当有深度的文章,例如,新的印度总理Manmohan Singh的传记。你可以点击按钮来显示该页面所做的改变,也可以查看5月19日所粘贴的内容,有很多人在增加内容或者进行校正工作,他们试图使得页面上的所有内容尽可能的正确和完善。

到目前为止,也许你在想你也可以自己写一份wikipedia文章。你可以这么做——但是首先,最好是先在一个方便的“沙盒”中试验一下,看一看它是如何工作的。开始干吧,试一试。你不会伤害任何东西。当你准备针对某个主题写下自己的页面时——并且已经发现一个至今还没有其他人开始讨论的主题时——点击这里。

在网上象Wikipedia这样优秀的站点还有很多,它只是成百上千个网站中的一个。从某些方面来说,wikis出现在网页的舞台上大约是在1994年,当时浏览器只是刚刚问世进入公共领域,网页也非常简单,并且由一些不太吸引人的兴趣所统治。所以,无数的wikis生存下来了,就如同eMac的文本编辑软件一样。你也可能会对wikis社区感兴趣,即使它们中的大多数你连进都进不去,在这个列表上站点使用的是受欢迎的Twiki软件。


2004-08-18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欧洲

歐洲位置示意圖

放大
歐洲位置示意圖

欧罗巴洲是一个大洲,她西临大西洋,北部是北冰洋。东部有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部是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南抵地中海马罗基角,北至诺尔辰角。东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亚洲分界。连同亚洲,欧洲形成一个超大陆:亚欧大陆。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北美洲相对。就她的面积而言,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大陆,只比大洋洲大一些。而按照人口来说,欧洲是继亚洲后第二大人口大洲。

欧洲名字的来历可能是来自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叫做欧罗巴的女子,她受到变成公牛的宙斯的引诱。一个更有文学性的说法是这个词可能来源于闪族语ereb,表示“日落之地”。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它们并不总是和洲际线一致的。

欧洲历史

另请参看欧洲历史

欧洲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2500年欧洲就出现了巨石文化,现在还留有欧洲巨石建筑遗迹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希腊人的祖先就定居在爱琴海的克里特岛,它也成为了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并且逐渐發展出城邦文化。來自馬其頓亞力山大大帝並曾建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过后,古希腊走向衰落。

繼希臘後,古罗马帝国建立,成为了一个统治半个欧洲的大帝国,亚平宁半岛是當時歐洲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地区,與中國文明互相輝映。3世纪后,罗马帝国逐渐衰弱,北欧日尔曼人东欧斯拉夫人相继兴起。4世紀,來自遙遠東方的匈人迫使東歐各族不斷向西遷移。376年,匈人擊敗東哥特王國,西哥特人被迫渡過多瑙河進入西羅馬帝國。西哥特人于436年滅亡西羅馬帝國,西歐進入中世纪,但帝國的東半部(東羅馬帝國)則持續發展至1453年土耳其人所滅。

中世纪时期,许多王国相继而立,採行封建采邑制战争不断。查理曼大帝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但到後期,它只剩下一個名號。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的雛型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建立起来的。天主教教會握有極大力量,所有知識傳承都在修道院中進行,宗教迫害和十字军东征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这一时期被啟蒙時代的學者稱為黑暗時代

14世纪开始,在南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中,特别是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英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通过地理大发现和对海外的冒險,足跡遍及了非洲美洲亚洲。同一時期歐洲開始發生文化的大量精進,被稱為文藝復興,這也引發了宗教革命,許多國家脫離天主教教會的管轄而改奉新教政教合一的各國常因教派不同而引發政爭,甚至有許多的宗教戰爭。在西歐的政教紛擾之際,東方信奉東正教俄羅斯則在彼得大帝及隨後的幾位沙皇領導下逐漸強盛。

17世纪末,英國政治上發生了光榮革命18世纪英國開始了工业革命,隨即影響了歐洲大陸,也促進了民族國家的興起,北美十三州從英國殖民地的地位獨立建國,歐陸上的法國則發生法國大革命拿破崙稱帝;德國義大利則在19世紀完成統一,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外界的不斷探索及進化論的提出,歐洲成為帝國主義的搖籃,撂奪全世界的資源。

20世纪初,帝國主義的極度擴張終於導致欧洲变为战争策源地,发生兩次世界大戰,使欧洲遭受了很大的创伤。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歐洲各國間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中國日本美國之外,歐洲還是主要的戰場。其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下,又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从1950年代开始,出现了以美國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及以蘇聯为首的华沙条约缔约国兩個集團對峙的局面。欧洲被划分为两个主要的政治经济阵营:东欧共产主义西欧资本主义,直到1990年左右,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在,“欧洲”这个词被更广泛的用来作为欧盟的代名词。现在欧盟有25个成员国,更多的一些成员身份谈判正在或即将进行。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是欧洲议会的成员国,唯一的例外是白俄罗斯梵蒂冈

欧洲地理

另请参看欧洲地理

这张欧洲地理环境的卫星照片很详细的显示了山脉、半岛、岛屿以及干旱与寒冷的地区

放大
这张欧洲地理环境的卫星照片很详细的显示了山脉、半岛、岛屿以及干旱与寒冷的地区

歐洲的地形

歐洲的地形樣貌頗為豐富。不列顛群島愛爾蘭島是平原、丘陵與高地混雜的地形,在西歐法國、荷蘭、比利時部分以平原為主,其中荷蘭有許多低窪地區是填海造陸而成。法國與西班牙、安道爾以庇里牛斯山山脈為界,南歐的伊比利半島多丘陵地,各丘陵間則有平原,義大利半島亦以丘陵地為主,穿插許多小面積平原,巴爾幹半島則較多山地。阿爾卑斯山山脈橫亙歐洲中部,也就是德國南部、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及義大利北部;德國北部則為平原地型。東歐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地形,歐洲的東南界為高加索山脈,其主峰鄂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北歐則多冰河地形,斯堪地納維亞半島及丹麥的沿海有許多冰河切割消溶入海後所造成的峽灣地形,冰島則除了冰河地形以外有很多火山地形。


歐洲的水文

歐洲有流經數國的大河有萊茵河多瑙河。此外還有法國境內的塞納河羅瓦爾河加隆河等、俄國境內的窩瓦河聶伯河烏拉爾河等。

除了河流,歐洲有許多湖泊。其中冰河所遺留下的冰河湖使芬蘭被稱為萬湖之國。

歐洲的氣候

歐洲緯度是在北緯35度以北,大部分屬溫帶氣候,並向北延伸至北極圈,故北歐屬寒帶氣候。在西風的吹拂及洋流的調節之下,西歐的氣候四季分明,宜人居住。東歐則屬大陸型氣候,冬冷夏熱。南歐緊鄰地中海,夏乾冬雨,全球具有此類特徵的氣候即被稱為地中海型氣候

欧洲政区

现在,地理上的欧洲由以下45个国家组成,按地理位置通常分为西欧北欧中欧东欧南欧5个地区:

备注:
1塞浦路斯在上面的地图中没有标注出来。她是一个独立的岛国,其南部2/3的领土的人口主要是希腊民族;1/3的领土的主要人口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建立了北塞浦路斯共和国,除土耳其外,没有获国际认可。
2丹麦包括法罗群岛,但不包括自治的格陵兰
3法国包括欧洲以外的海外省,例如法属圭亚那
4俄罗斯延伸到亚洲,但是通常只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以西,以北的地区才认为是属于欧洲大陆的。
5西班牙包括加那利群岛, 以及非洲北部的休达梅利利亚
6联合王国和英国有一点的差异。请参看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注意海峡群岛马恩岛,一般认为应该是英国的领土,但保持自治。其他一些独立的领土,有的在欧洲内,如直布罗陀,有的不在,如百幕大群岛维尔京群岛等;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属于英、阿争议。

土耳其传统上被认为是一个欧洲国家,其绝大部分地区属于亚洲,只有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以西的一小部分,比如伊斯坦布尔,才是位于欧洲大陆的。

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独联体共和国,在地理上属于亚洲,但通常与欧洲联系起来。究竟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是否属于欧洲取决于我们所说的“欧洲”究竟是指一个民族/语言整体还是指一个政治/地理整体。

欧洲政治

另请参看欧洲政治

歐洲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要發源地。在政治制度方面,無論是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憲制內閣制)、雙首長制等均源自於歐洲,世界各國普受影響。

在政治色彩上,歐洲政治思潮從左到右,一列俱全,諸如無政府主義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中庸主義乃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均在歐洲政治史上扮演一定角色,此較諸其他各大洲,是為歐洲獨特之處。現在歐洲某些國家左派右派輪流執政,形成鐘擺效應也為頗值關注。

欧洲一体化越来越成为了欧洲发展的趋势。欧洲许多国家的政党之间组成了各自的联盟,例如欧洲共同体社会党联盟欧洲共同体自由党和民主党联盟欧洲共同体自由民主改革党联盟欧洲基督教民主联盟欧洲绿党欧洲民主联盟欧洲人民党等。除美國以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會員國主要是由歐洲各國所組成。目前歐洲在聯合國共有44個會員國,其中英、法、俄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现在的欧洲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欧盟的发展加强了欧洲一体化,是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冷战结束后,美欧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开始凸现出来。

欧洲经济

另请参看欧洲经济

资本主义最早就是从欧洲发展起来的,工业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也是各洲中最高的。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属发达国家,其中以北欧、西欧和中欧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随着欧盟的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1979年3月13日开始在欧洲共同体内部使用欧洲货币单位作为计价结算的一种货币单位。现在歐元 (; ISO 4217EUR)是目前歐盟25個會員國中的12國(也有這12國以外的國家)所使用的貨幣。歐盟各國對於是否加入歐元區皆有自身利益的考量,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歐盟會員國仍發行自己國家的硬幣,並未加入歐元區的行列,例如:英鎊等。歐元區是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歐元區經濟的榮枯深深地影響著全世界的景氣。

在欧洲一些传统产业中,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很高。全洲耕地总面积约2.9亿公顷,农业人口比重为15%。但是由于人口稠密,消费高,大多数国家粮食不能自给。欧洲的工业产值是各洲中最高的,交通运输业極其发达,全洲有35万千米铁路公路总长420万千米;海运总吨位约占世界的45%,具有很强的外贸经济的特点。此外,欧洲航空业旅游业也很发达。

欧洲人口

另请参看欧洲人口

目前欧洲的人口为7.26亿(2004年的统计数据),其平均人口密度居各大洲的第一位。歐洲的种族构成比较单一,人口中99%都是白人

欧洲所有的民族大约有70个,其中主要民族有:

其中绝大多数的民族其人口数量都很大,很小的部落少数民族几乎没有。

欧洲文化

古代的文化

欧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欧洲史前美术体现了欧洲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的成就,其中欧洲旧石器时代艺术是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真正的艺术品。此外欧洲史前器具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被学者们称之为活动艺术。

11~17世纪,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奠定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模式。

科学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欧洲各国在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很紧密。

在文化方面,1950年创立了以西欧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广播电视机构为主的欧洲广播联盟1957年8月21日创立的欧洲新闻社联盟增进了各国新闻社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技术方面,由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荷兰、丹麦、意大利、瑞士8个国家共同经营的欧洲南天天文台是位于南半球的大型综合性天文台,其研究课题几乎涉及天文学的各个领域。1973年由30多个国家建立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促进了欧洲各国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迅速发展。1975年5月30日由欧洲多个国家组成的欧洲太空局在航天领域很有竞争力。

歐洲與國際間的關係

欧洲与亚洲

欧洲各国在帝国主义时代曾多次入侵位于东亚的中国,现在已与中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在冷戰時期,中國是蘇聯最重要的亞洲盟國,今日國際議題上,例如: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中國與歐陸主要國家如俄國、德國、法國的意見較為一致。台湾在歐洲仅与梵蒂冈有邦交,但與歐洲各國均有深厚的經貿關係。歐洲各國在東南亞曾建立廣大的殖民地,例如:英國擁有印度香港馬來西亞等;法國擁有越南等;荷蘭曾擁有東印度群島,亦即今日的印尼。也因此東南亞國家與歐洲國家的關係非常深厚,由於這般深厚的關係,今日國際關係中,歐洲對於東南亞仍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在曾受西班牙統治,以天主教為國教的菲律賓教宗所指派的樞機主教亦有政治及社會上的影響力。東北亞的日本曾與德國、義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組成軸心國,現在日本、韓國與歐洲各國主要是以經濟關係為主,政治上的結盟已漸次減少。

歐洲與美國

欧洲与美国由于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历史渊源和关系,向来是一种盟友的关系,而苏联的威胁更加强了除东欧外其他欧洲国家与美国的亲密度。但是在冷战结束后,威胁消失,欧洲(主要是欧盟成员国)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欧洲更需要有自己的声音,因此在九一一事件伊拉克问题、以巴冲突等方面与美国产生了不同意见,甚至有较大的分歧,但是其根深蒂固的盟友关系还将保持不变。英國卻在上述事件中更加靠攏美國,與美國結成極為堅定的同盟關係,但也遭人取笑這個美國原屬的殖民國幾乎成了美國的附庸。西班牙、波蘭等在美伊第二次戰爭時對美國的強力支持,使得美國稱讚這些國家為新歐洲,但隨著恐怖份子對西班牙發動攻擊,西國已退出她與美國間的盟約,自伊拉克撤軍。

歐洲與阿拉伯世界

歐洲在歷史上與中東地區的關係一向緊張,橫跨歐洲與小亞細亞的土耳其本身與傳統歐洲各國的關係就非常微妙,她既終結了東羅馬帝國,現在又極渴望加入歐盟。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佔領中東地區的許多部分。至今,歐洲各國對於阿拉伯世界遭到美國的控制與攻擊產生同情,這也跟阿拉伯國家擁有許多石油資源多少有關。德國雖曾屠殺猶太人,但仍有許多視阿拉伯人為宿敵的猶太人居在歐洲,並發揮影響力。

参看

外部連結

国际先驱导报对维基百科的报道

新华网8月17日引述国际先驱导报文章艺术群氓: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智慧,其中对维基百科的介绍说:

作为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新的一个艺术群体,艺术群氓已经有了越来越多优秀的异乎寻常的出版物。作家詹姆斯·索诺维尔基在他的新书《群众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里,认为群体要比任何单个的人都要来得聪明。现实中的例子是,大批公众群体通过手机联系在一起而使得菲律宾埃斯特拉达总统下台;每天的股市中,随着股民们的难以考量的买进卖出的规则,任何个人分析家都无法真正地发现其中的奥秘。看上去,群众似乎有某种超人类的智能。

而现在,群众甚至显示出了创造的迹象。几个星期前,一部任何人都可以写或者编某个条目的“开放目录”式的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wikipedia.com),已经拥有了它的第30万个条目,总容量达到9.01亿字。“维基百科”的词汇量比任何印刷出来的英语百科全书都要大,即使是最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也只有8.5万个条目和5500万字,根本无法和“维基百科”相比。“维基百科”的存在只有3年多一点的时间,并且所有撰写者都是不拿报酬的,每个人都是志愿者。在“维基百科”的中文网站上,你甚至能找到关于一位中国很出色但并不为大众熟知的歌手胡吗个的简介资料,如果是正式的百科全书或词典,肯定是不可能的。

在目前这样一个时代,新的信息、概念、知识和思想涌现的速度,使得任何一部正式印刷出版的词典都必将“落后于时代”。通过网络这种迅捷而涵盖面广的媒介,通过无数自愿参与者即“艺术群氓”的努力,这样一部百科全书才可能把触角伸向任何一个变化中的人类知识领域。

2004-08-03

2004年北京维基人聚会报告

中文维基百科参与者的第一次聚会于2004年7月25日晚7:00在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1364房间举行。这次聚会是一个非正式的、随意的小型聚会。在聚会的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大家讨论了被封与解封、人气的下降、中文版好文章、好文章统计特性、媒体报道、台湾参与者、文章之间的距离、繁简体问题、商业化、在中国大陆成立一个合法的民间组织等话题。虽然这次聚会的时间很短,许多话题都没有深入讨论,但大家联络了感情,许多人也彼此见面认识,相信这次聚会会对维基百科的建设有促进的作用。我因为头几天有事忙,没能及时把消息发出来,请大家谅解。
缘起
在香港专门研究维基百科的学者Fuzheado要来北京,他在给Mountain的信中提到希望和北京的维基人见见面。Mountain觉得这是一个聚会的好机会,便决定举办一个“维基百科北京地区网友见面会”。

准备
Mountain联系了许多维基人,但只有少数表示愿意参加这个聚会,最后给Mountain确认愿意参加聚会的有9个维基人,1位记者和1位数字图书馆方向上的研究者。经过讨论,最后商定在2004年7月25日晚7:00在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1364房间进行聚会。Mountain为这次聚会安排了房间,准备了水和小点心。

聚会

参与者
虽然表示愿意参与的人有11人,但参加聚会前临时改变计划的有好几个,实际的参与者有10人,他们是:
Fuzheado:在香港研究Participatory journalism和Wikipedia的学者。
Fuzheado的夫人:在新闻界工作。
Easy Librarian (http://www.csdl.ac.cn/ezlibrarian/)的作者Mao:数字图书馆方向上的研究者,中国大陆知名的Blogger。
小李:数字图书馆方向上的研究者。
Shizhao:石油化工方面的科研人员。
金色葡萄:学习医学的学生。
金色葡萄的女友。
Sunzx:学习力学的学生。
Educhn:一个教育类网站的站长。
Mountain:学习数学的学生。
从聚会的参与者的职业可以看出:维基人中以学生的比例为最高;维基人以外,对维基百科感兴趣的人还包括新闻传媒领域的从业者、研究者和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者。


聚会过程
这次聚会只是一个非正式的、很随意的小型聚会,不是一次正式的会议。在聚会人员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大家就进入了自由讨论,自由讨论大概进行了2个小时,然后这个聚会就结束。
大家自由讨论的议题包括了如下一些内容:被封与解封、人气的下降、中文版好文章、好文章统计特性、媒体报道、台湾参与者、文章之间的距离、繁简体问题、商业化、在中国大陆成立一个合法的民间组织。

被封与解封
Mountain和Shizhao讲述了他们申请解封的经过。
从6月4日上午10点多钟起,中文维基百科在北京便无法访问了,随后的几天中国大陆的其他地区也陆续无法访问中文维基百科,接着更为严重,所有维基媒体的Wiki计划都无法被中国大陆的用户访问了。被封后的一个星期,Shizhao和Mountain各自联系了他们的网络服务提供商,从那里得到消息证实了维基百科确实被封。Shizhao所在的中国科技网愿意给我们提交一份解封的申请,于是Shizhao和Mountain起草了一份申请,并于6月15日递交上去。申请递交后的第三天,中国大陆各地的用户反映已经可以重新访问维基媒体的Wiki计划了,但北京还是不可以访问中文维基百科。6月21日维基百科全面解封了,包括中文维基百科在内的所有维基计划都可以自由访问了。

人气的下降
大家讨论了封锁给维基百科带来的影响。
维基百科的封锁使得这里的人气下降了许多:封锁前这里的每日编辑量都在600多次以上,有时甚至可以达到1000次;封锁后每日编辑量都维持在400多次,下降了许多。
在维基百科被封锁的短暂几周内,中国大陆新开设了许多基于MediaWiki软件的Wiki网站,但是这些网站在运作上和我们的中文维基百科相比还仍然有距离。目前中文维基百科还仍然是中文圈子里最大的Wiki网站。

中文版好文章
大家谈到了一些中文版写得不错的文章,例如文化大革命九一一事件等。Fuzheado介绍了在英文版上一篇好文章的统计特性,他说根据他的研究,在英文版上一篇质量很高的文章一般平均编辑次数大概在30次左右。此外,英文版许多质量高的文章是由于参与者有许多是大学教授和博士等。而且他们对维基百科所持的态度比较严肃,写得非常认真和专业。

媒体报道
2003年10月《中国电脑教育报》对维基百科做了介绍《我也来写百科全书》,这是中文媒体第一次正式对维基百科的介绍。
2004年2、3月间大陆主流媒体开始了对维基百科的报道。2004年2月15日《新周刊》在第173期发表了记者蒋亦凡的报道《知识狂欢时代的自由百科》,这是中文媒体第一次以中文维基百科为主题的新闻报道。2月29日上海《星期日新闻晨报》第16版发表了记者刘迪关于维基百科的报道。3月16日《中国青年报》登刊了记者周欣宇关于维基百科的文章《维基百科:分享知识的新方式》。紧接着《新京报》报道记者周文翰的文章《自由知识革命从自由百科全书开始》。3月23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互动的乌托邦?》。
5月10日《新京报》报道:维基百科获得电子艺术大奖。其后,又有两家台湾主流媒体也报道了维基百科:5月16日台灣《中時晚報》第4版刊登了《維基網路百科:大家來寫百科全書》專題,是台灣主流媒體第一次以顯著版面介紹維基百科。6月台湾联合报报道了記者陳宛茜的文章《Wiki百科網書,你也可寫一筆》。

台湾参与者
由于6月份的查封事件,中国大陆的参与者减少了许多,但是同时却有许多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繁体用户加入了。而随着这些地区的参与者的增多,一些比较敏感的条目,例如台湾问题陈水扁台湾等每天都有许多次的编辑,不同的理解甚至险些酿成编辑战。这也致使一些热情地参与者对这些条目采取了只要不是有太不NPOV的地方,就不闻不问的策略。


文章之间的距离
金色葡萄描述了他测量文章之间的距离的试验。因为Wiki本身提供的是超文本,所以我们可以研究从一个文章跳转到另一个文章的跳转次数。金色葡萄试了几个例子:
从米路‧吉遜(mel gibson)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米路‧吉遜>天主教>中国>中国国民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5)
从苯教到红学家:苯教>宗教<宗教哲学<哲学<叔本华<红学<红学家(6)
从汪海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汪海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3)
大家认为金色葡萄的尝试很有趣。

繁简体问题
繁简体问题一直是困扰中文维基百科的大问题,但是许多参与者对这个问题还不了解。MountainShizhao简要介绍了这个问题。中文维基百科的繁简转换不同于常见的网站繁简转换,它是UTF-8编码之内的繁简转换,而大多数繁简转换工具是从GB码到Big5码的转换,这就使得大部分繁简转换工具无法使用。Mountain认为中文维基百科的繁简转换的另一个难点是,必须设计一个很好的方案可以和现在Mediawiki软件的Caching机制一致起来。
繁简转换的背景知识:Unicode基本区域中大概有近三万汉字,既包括简体汉字,也包扩繁体汉字。1986年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共收简化字2235个,这2235个简化字大部分可以和繁体汉字建立起一一对映的关系,但是在Unicode基本区域中大概还有100多对繁简字之间不能建立简单的对应关系,具体请参见冯寿忠的《“非对称繁简字”对照表》 (http://www.yywzw.com/jt/feng/fengb01.htm)。想要正确转换这100多对“非对称繁简字”,涉及到一个字在句子里的确切含义,而自然语言理解仍然是人工智能里的难题,想要做到正确转换还是有难度的。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计算机难以解决的问题留给人来作,我们只需要引入新的Markup就可以,新的Markup指明了如何繁简转换。这方面具体讨论请参见:Wikipedia talk:繁简体问题

商业化
大家提到了德文版和英文版的WikiReader的出版,Fuzheado说英文版最近也有出书的打算,所有这些也引起了中文版参与者的兴趣,大家觉得出书和杂志是维基百科商业化比较好的途径。大家还提到中文版已经有一个商业化的软件——维基中文百科全书 V2.0 (http://www.pdasky.com.cn/soft/6307.htm),一个运行在PDA上的百科全书软件。但Mountain认为目前中文版的内容还太单薄,考虑商业化还为时尚早。我们也希望拿维基百科进行商业活动的厂商可以将他们赚得的钱的一部分反哺回维基百科计划。

成立民间组织
维基媒体基金会德国分会的成立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中文版是否有类似的打算呢?Shizhao为此专门查阅了中国大陆的相关法律,但有一些问题仍然没有搞清楚。中国大陆的法律专门规定了基金会为一类专门的民间组织,它的进入门槛很高,Wikimedia Foundation的Foundation是否就是中国大陆的法律中的“基金会”呢?我们大家谁也不清楚。一个外国的Foundation如何在大陆成立分会?大家对此也不清楚。在这些法律问题上,我们需要您的帮助。
背景知识:中国大陆的民间组织指除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外的社会中介性组织,由中国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管理。在中国大陆的相关法律中民间组织分为三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它们分别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来管理。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系指对所拥有的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一定时间期内有效。智力创造如发明文学艺术作品、和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组织或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产权。

概述

知识产权事实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它更像是一种垄断权——在一段时间内对于知识的垄断。传统意义上,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确保知识的创造者的利益受到保护,并鼓励更多知识的产生,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其他公众也能从知识产权保护中受益。知识产权的所有者的利益可以通过对使用者收取费用,或在一段时间内禁止他人抄袭、竞争来获得保护。

通过授予这种垄断的权利,知识的创造者能够获得对其劳动成果的补偿。例如一个厂商可能为了开发一种新的产品而投入了10年的精力与资金,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则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在产品推出后,其他厂商可以立即抄袭其成果,而所付出的成本几乎是零,从而也因此能够以更低价格出售相同产品,损害原创作者的利益(这种例子现在常见于制药业:许多发达国家的药厂抱怨,他们在花费多年心血与大量资金投入后开发出来的药物,最终却可能被第三世界国家的药厂仿造,使得这些药厂的利益受损)。

知识产权的存在能够保护创造者利益:在规定的时间内,原创者将获得垄断权,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参与相同产品的制造。原创者可以对使用者收费。而从长期来将,公众也将受惠:虽然在短期内他们无法享用更加便宜的产品,但是这样却能激励未来更多、更好、更便宜的产品的诞生。而知识产权中的垄断也被认为是良性的:知识的创造者若将产品价格定得太高,只可能刺激其他人开发类似但是更便宜的产品,最终受害的是创造者自己,而公众则永远是受益者。

不过今年来,很多人开始相信,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过度扩张,知识产权这个概念创立之初的宗旨已经改变:知识产权的目的已经从保护公众利益变为保护知识创造者的利益。在忧心知识产权已经触犯公众利益的人中,最著名的就是自由软件运动的发起者理查德·斯托曼

知识产权分为两类:

  1. 工业产权,它包括发明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以及原产地地理标志等。专利保护期一般20年,工业设计保护至少10年,而商标则可无限期保护;
  2. 版权,它包括文学艺术作品:诸如小说诗歌戏剧电影音乐作品;艺术作品诸如绘图绘画摄影雕塑以及建筑设计。与版权相关的权利包括表演艺术家对其表演的权利、录音制品制作者对其录音制品的权利以及广播电视组织对其广播电视节目的权利。版权持续到作者逝世后至少50年。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商业机密。企业可以认定任何信息为“商业机密”,禁止能够接触这些机密的人将秘密透露出去,一般是通过合约的形式来达到这种目的。只要接触到这些机密的人在获取这些机密前签署合约或同意保密,他们就必须守约。商业机密的好处是没有时限,而且任何东西都可被认定为商业机密。例如可口可乐的配方就属商业机密,100多年来外界都无法获知可口可乐的全部成分。

知识产权具有以下特点:


  • 专有性。除权利人同意或法律规定外,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该项权利。这表明除非通过“强制许可”、“征用”等法律程序,否则权利人独占或垄断的专有权利受严格保护,不受他人侵犯。
  • 地域性。即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边互惠协定外,经一国法律所保护的某项权利只在该国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
  • 时间性。即法律对各项权利的保护,都规定有一定的有效期,各国法律对保护期限的长短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只有参加国际协定或进行国际申请时,才对某项权利有统一的保护期限。

一般立法保护知识产权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 保护创造者对其创造的道义和经济权利及公众利用这些创造的权利;
  • 促进创造性及其结果的传播与应用,鼓励公平交易,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 推动以外国直接投资、合资经营和授予许可证的形式转让技术。

这些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可以被转让、出售、出租,在一些国家甚至还能与普通资产一样被抵押。但是知识产权一般有一定的限制,如期限的限制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如合理使用等)。

知识产权保护的是权利,而不是产品。一个专利权可以被出售或转让,但是该专利权的产品并不受知识产权影响。因此有些人认为“知识垄断”(Intellectual Monopoly)是一个更合适的词。事实上知识产权就是经政府授权对某些技术、设计或知识进行垄断。

历史

知识产权起源于封建社会的“特权”。这种特权,或由君主个人授予、或由封建国家授予、或由代表君主的地方官授予。

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些国家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他对提升国家竞争力有很大的作用。


1979年,美国政府提出“要采取独自的政策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振奋企业精神”,并第一次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从此,知识产权战略成为美国企业与政府的统一战略。美国在知识产权的法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和扩充。1980年通过《拜杜法案》,1986年又通过《联邦技术转移法》以及1998年的《技术转让商业化法》。1999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美国发明家保护法令》,2000年10月众参两院又通过了《技术转移商业化法案》,进一步简化归属联邦政府的科技成果运用程序。此外在国际贸易中,一方面通过其综合贸易法案的“特殊301条款”对竞争对手予以打压,另一方面又积极推动WTO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达成,从而形成了一套有利于美国的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与此同时,美国同时非常注重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如美国CHI研究公司的“专利记分牌”系统,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科学论文和专利指标进行研究,现在已经被许多国家使用。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现在甚至已经被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同时,知识产权对科技进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知识产权的"路线图" ,http://www.ecdc.net.cn/events/china_south2002/02.htm
  2. 杨起全,吕力之,美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及其启示,中国科技论坛,2004(2),102-105,126
  3.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 ISBN 7-5036-2298-9

外部链接